︱2022.06.09
︱點閱數:2265

腎衰竭只能吃藥、等日後洗腎嗎?中醫揭「這3階段」逆轉還有救

腎衰竭只能吃藥、等日後洗腎嗎?中醫揭「這3階段」逆轉還有救
 

蘇先生到中醫診所就診時,高興地拿出抽血檢驗報告並表示,自己的腎功能已獲持續改善,從最開始的腎絲球過濾率GFR是21,一直進步到這次的78,連腎臟科醫師都覺得很驚訝。腎臟科醫師曾向蘇先生表示,以往病患只要是慢性腎衰竭,都只會一直惡化下去,沒想到他卻竟然反而不斷進步。蘇先生也疑惑並想請教中醫,到底中醫是如何看待腎衰竭這種疾病的呢?

 

腎衰竭吃藥只能延緩惡化,無法挽回腎功能

杏儒中醫診所院長中西醫師蔡易昌表示,慢性腎臟病本身是種複雜又難治療的疾病,尤其當進入腎臟功能損害,至慢性腎衰竭的階段時,更是難上加難。
 

通常腎臟科醫師會給予增加血液循環藥物、葉酸、鐵劑、降血壓藥、降尿酸藥、降磷藥、排鉀藥、紅血球生成素等藥物,其實只能針對腎衰竭時的各種症狀治療,希望可以延緩腎臟功能的惡化,但對於腎臟本身功能卻也束手無策。因此常常有病患總會說:「腎臟科的藥都有吃,但腎功能還是一直掉下來,也不知道該怎麼辦,好像有一種在等洗腎的感覺……。」


腎衰竭從初期疲乏,到後期各種尿毒症狀

蔡易昌解釋,中醫看待慢性腎衰竭在病情進展的各階段,屬於「虛勞」、「癃閉」、「溺毒」、「關格」等病症範疇。在腎衰竭初期階段,常見的臨床表現可見腰痠、乏力等症狀,屬於中醫「虛勞」的階段,在中醫古籍《金匱要略.血痹虛勞病脈證并治》首先提出了虛勞的病名,而《內經.素問.通評虛實論篇》所說的「精氣奪則虛」,則可視為虛證的提綱。

 

明朝名醫張景岳對「陰陽互根」的理論作了深刻的闡發,在《景岳全書.虛損》中提到:「病之虛損,變態不同,因有五勞七傷,證有營衛臟腑。然總之則人賴以生者,惟此精氣,而病惟虛損者,亦惟此精氣。氣虛者,即陽虛也;精虛者,即陰虛也。」指出了虛勞的病因病機要點。

 

到了腎衰竭後期階段,臨床表現可見各種尿毒症狀,小便不通、噁心嘔吐、甚至抽搐等,分別屬於中醫「癃閉」、「溺毒」、「關格」的階段。當腎衰竭出現少尿、無尿時,就是屬於「癃閉」證,《內經.素問.五常政大論篇》指出:「其病癃閉,邪傷腎也。」這時的中醫病機是膀胱及三焦氣化失調,水道不通上侵脾胃為脹,外侵肌肉微腫,泛及中焦則為嘔,再及上焦則為喘。

 

腎衰竭末期屬溺毒、關格,應以中醫辨證治療

而在腎衰竭末期,常出現小便不通與嘔吐併見,就是屬於中醫「溺毒」、「關格」的階段。「關格」之名,最早見於《黃帝內經》,當時只是用來描述脈象及病理,而不是病證,一直到了東漢末年的「醫聖」張仲景在《傷寒雜病論》中,才正式論述為病名。

 

《傷寒雜病論.平脈法第二》提到:「關則不得小便,格則吐逆。」關格大多由脾陽虧損,腎陽衰微,陽不化水,水濁逗留,濁邪壅塞三焦,氣化功能不得升降所致,屬於危重證候,也和現在的尿毒症恰恰吻合。

 

蔡易昌解釋,「關」是關閉,「格」是格拒,在上由於三焦之氣不流通,寒遏胸中,飲食不下故格拒;在下由於熱結下焦,津液乾涸,氣化障礙,故關閉。慢性腎衰竭,遷延不愈,以致脾腎陰陽衰憊,氣化不行,濕濁毒邪內蘊,氣不化水,腎關不開,則小便不通;濕濁毒邪上逆犯胃,則嘔吐,遂發為關格。

 

其實中醫對於慢性腎衰竭,各個階段都有完整的不同論述,也有相應病因病機適用的理法方藥。蔡易昌指出,治療上有所依據,再依每個人體質不同辯證論治,有關於腎功能改善的療效也必然是可以預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