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17
︱點閱數:424

車禍骨折後感染骨髓炎,我已經不認識我的腳了

車禍骨折後感染骨髓炎,我已經不認識我的腳了

張先生坐在輪椅上,由家人推著進診間看診。
他的左腳上由於是架著外固定器,一支支的鋼針接連在不鏽鋼螺絲及固定器上顯得崢嶸,小腿前側
怒張的手術疤痕伴隨著偶爾滲著黃灰色分泌物的傷口,周圍的膚色呈現不健康的暗沉色澤,接近腳踝
的地方則因為軟組織缺損而顯露出皮包骨的詭異外型。


張先生慢慢地說「我是5年前車禍骨折、粉碎性骨折,手術後大約經過3個月左右就發現有感染,進
行了多次的清瘡手術及抗生素治療。經過1年半左右的努力,因為傷口的細菌一直沒辦法處理乾淨,骨
科醫師建議先移除內固定,避免感染無法控制。又經過將近1年多的清瘡手術,看似穩定的傷口在重新
植入內固定後,感染狀況似乎又變嚴重了,經過幾次的清瘡之後,只能再次移除內固定器、換上現在
看到的外固定器。又經過半年多,骨科醫師說感染沒有明顯改善,而且X光顯示骨頭內部被細菌侵蝕嚴
重,建議我要不要考慮作截肢。」張先生停下來穩定情緒後繼續說「我是不想截肢啦,所以在朋友介
紹下來找專門看慢性骨髓炎的蔡醫師,想做最後努力看看!」
慢性骨髓炎的治療非常麻煩,尤其是外傷或是開放性骨折的傷口,細菌直接進入骨頭內部,直達深
處難以清除。開放性、複雜性之骨折常伴隨嚴重的軟組織破壞、血管破壞和組織腫脤,因為小腿中下
段等部位的特殊生理構造使得血液供應較差,加以骨折常拌有嚴重的肢體碾壓傷、血管破壞和組織腫
脹,造成血液循環阻斷,氧氣、抗生素及營養不能到達患部,導致感染轉成慢性,當骨頭內部血液循
環遭阻斷時,便成為細菌滋長的溫床,一連患的發炎反應,進一步造成膿瘍而破壞骨頭。原本為了骨
折而植入的各式內固定器,尤其是骨髓內釘,因為不帶血液循環,往往會成為細菌躲藏的溫床,讓細
菌有了更多藏身的地方,增加治療感染的不利因素,所以,這時就會考慮先移除內固定器來減少細菌
躲藏處,而改用外固定器來穩固骨折斷端。
慢性骨髓炎患者非常難治療的最主要因素是局部組織缺氧,太低的的氧分壓,會造成纖維細胞產生
膠原蛋白和白血球殺菌的最基本需求無法滿足,對細菌的抵抗力不良、組織癒合能力太低,骨科醫師
通常會使用高壓氧來治療,或是利用清瘡手術來修剪這些組織,但是修剪傷口又不能無止境的切除,
所以,只要有稍微的漏網之魚存在,細菌很快就瘋狂生長。


中醫方面,張先生的狀況是屬於「骨癰」、「朽骨疽」的範疇。這狀況比一般的感染嚴重,指的就
是毒氣深沉,結聚於骨而發生的深部膿瘍。在中醫古籍《黃帝內經.靈樞》提到「營衛稽留於經脈之
中,則血泣而不行,不行則衛氣從之而不通,壅遏而不得行,故熱。大熱不止,熱勝,則肉腐,肉腐
則為膿。然不能陷,骨髓不為燋枯,五藏不為傷,故命曰癰。」說明了這類感染的發病機轉,其實也
帶出了治療的方針,就是「血脈營衛,周流不休」這八個字。而中醫的「腐肉不去、腐骨不長」理論,
就是這階段的最主要治療方針,在明朝的骨外科名著《外科正宗》提到「由瘡潰久不收口,乃氣血
不能運行至此,骨無榮養所致。細骨由毒氣結聚化成,大骨由受胎時精血交錯而結,日後必成此疽也。」
明確指出氣血運行的重要性,也是治療慢性骨髓炎的重要方法。局部的血液循環不好,不管抗生
素用多強、清瘡再多次,效果都是有限。正如清朝外科名家王維德,在他所著的《外科證治全生集》
中提到「氣血不充,不能化毒成膿也……陰血乾枯,非滋陰溫暢,何能厚其膿漿?」就是要辨陰陽、
分虛實,著重滋養氣血。


張先生的傷口滲出液呈現黃灰色分泌物,局部組織顏色暗沉、腫脹無彈性,傷口以下末梢肌膚冰冷
膚色黯,精神萎靡、頭暈、口不乾、舌微胖、舌質暗紅偏紫、舌苔白、瘀斑多、脈沉細澀,與前述的
陰證虛證相符,重用黨蔘、生黃耆、白朮來加強益氣固本,加上防風固表氣、調節免疫,桃仁、紅花、
丹蔘、當歸、川芎、白芍、益母草養血活血,牛膝、獨活引氣下行,木香、陳皮理氣調中,一連串
用藥都是著重氣血調理,這就是「血脈營衛,周流不休」的應用。大約經過1個多月左右的中醫調理,
張先生的傷口滲出液開是出現夾雜鮮紅色血液,大量暗灰色膿樣分泌物被順利推擠出來,這就是氣血
順利進到感染深部的表現,開始做出促進生肌長肉長骨頭排膿的工作。
接下來的持續變化,局部排出的膿顏色變了,逐漸呈現帶鮮紅色的血樣半膿半分泌物狀態,這就是
氣血充足的表現,這時可酌量加入少量抗菌殺菌的中藥材,加強白血球的吞噬作用,腫脹消退速度加
快,膿的顏色也逐漸變清了,轉變成全帶紅色的分泌物,傷口逐漸縮小,新生肉芽組織開始大量生長。
大約又經過3個月左右,張先生回診時說「蔡醫師!骨科醫師說我的感染已經改善很多,骨折斷端也
開始生長,下個月回診如果持續這樣的話,外固定就可以移除了。我的腳終於有好的一天了,我都快
不認識它了!」

如果您有相關問題,建議您要尋求專業醫師治療!杏儒中醫關心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