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2.10
︱點閱數:1150

失智竟與「腎不好」有關!中醫:治療先清腦中代謝廢物

失智竟與「腎不好」有關!中醫:治療先清腦中代謝廢物

一名女子帶著患有失智症的父親求診中醫時表示,上個月底父親早上出門散步,卻突然想不起來家住哪裡,也忘了家裡的電話號碼,一個人到處亂走,最後因遇到熱心的里長伯,才在警察幫忙下安全回家。

後赴醫院神經內科檢查,確診父親為阿茲海默症,因此會有記憶、認知、活動上的退化症狀,可能時好時壞,但醫師表示,即使吃藥也僅能減緩惡化,因此希望透過中醫協助調理改善。「好怕突然接到警察的電話!」女子憂心地表示。

台灣每12位老人就有1人失智,常被誤認「老番癲」

杏儒中醫診所院長中西醫師蔡易昌表示,依據2019年國際失智症協會(ADI)全球失智症報告,估計全球有超過5千萬名失智者,到2050年預計將成長至1億5千2百萬人。每3秒就有1人罹患失智症;目前失智症相關成本為每年1兆美元,且至2030年預計將增加一倍。

 

衛生福利部委託台灣失智症協會進行之失智症流行病學調查結果顯示,台灣65歲以上的老人約每12人即有1位失智者,而80歲以上的老人則約每5人即有1位失智者。年紀愈大盛行率愈高,且有每5歲盛行率倍增之趨勢。失智症是一種疾病現象,很多家屬都以為患者是老番癲、老頑固,以為人老了都是這樣,因而忽略了就醫的重要性,但是事實上他已經生病了,應該要接受治療。

 

蔡易昌說明,若想了解什麼是阿茲海默症?首先要先了解什麼是失智症。在失智症的分類上,大致分為退化性失智症、血管性失智症2類。大部份失智症患者都是屬於退化性失智症,而其中最常聽到的就是阿茲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這也是最常見的失智症,大約佔了所有失智症的50~60%。

 

阿茲海默症是腦神經退化,導致認知功能障礙

阿茲海默症的患者,早期病徵最明顯的為記憶力衰退,對時間、地點和人物的辨認出現問題,是2種以上認知功能障礙,這是一種神經退化性疾病,腦部神經細胞會受到破壞,主要是侵犯海馬迴為主。美國前總統雷根就是罹患此症。

 

一般來說,很多人可能都會以「記憶不好」來判定,但其實阿茲海默症早期的症狀是認知功能出現障礙,例如專注力變差、執行功能變差、語言能力變差、記憶力變差、空間感變差、社會人際關係開始出現問題等等,不是單純忘記了而已。

 

阿茲海默症的治療,目前主要有膽鹼酶抑制劑及NMDA受體拮抗劑,希望能減緩患者心智功能退化的速度,另外,其他藥物包括抗精神病藥物、抗憂鬱劑等,用於改善患者的精神行為症狀。但是因為這些藥物的副作用也不少,所以可能會讓不少患者及家屬卻步。

 

蔡易昌指出,中醫方面,失智症相關的描述,散見於「癡呆」、「呆病」、「健忘」、「善忘」、「文痴」等證的描述當中。最早在《黃帝內經.靈樞.大惑論》中有提到:「人之善忘者,何氣使然?岐伯曰:『上氣不足,下氣有餘,腸胃實而心肺虛,虛則營衛留下,久之不以時上,故善忘也。』」提出了最早的見解。

 

另外在《靈樞.本神論》提出:「兩精相搏謂之神;隨神往來者謂之魂;並精而出入者謂之魄;所以任物者謂之心;心有所憶謂之意;意之所存謂之志;因志而存變謂之思;因思而遠慕謂之慮;因慮而處物謂之智。」認為此病症的病位在腦,和五臟六腑有密切相關。

 

中醫治失智「專病專藥」依以下常見體質分型

清代著名醫家汪昂所編寫的《醫方集解.補養之劑.第一》提到:「人之精與志,皆藏於腎,腎精不足,則志氣衰,不能上通於心,故迷惑善忘也。」認為心腎兩氣與本病有密切相關。在清代名醫程國彭所著的綜合性醫書《醫學心悟》則說:「腎主智,腎虛則智不足。」說明腎精虧損,髓海漸空,是主要病機。

 

蔡易昌表示,中醫治療會按照常見的證型分類來對此病辨證論治,下面是常見的體質分型:

 

1. 髓海不足型:症見頭暈耳鳴,懈怠思臥,齒枯髮焦,步行艱難,舌體瘦而色淡,脈象細弱。治療上以滋養肝腎,填精補髓為主。

2. 脾腎兩虛型:症見表情呆滯,氣短懶言,口涎外溢,食少那呆,大便稀溏。治療上以補益脾腎,化濕開竅為主。

3. 肝風內動型:症見頭痛眩暈,心煩少寐,舌強言謇,口眼歪斜,半身不遂。治療上以滋陰降火,平肝息風為主。

4. 心火亢盛型:症見心煩意亂,多夢少寐,面紅目赤,語言錯亂,尿黃短赤,大便乾,舌質紅苔黃,脈弦而數。治療上以清熱瀉火,鎮靜安神為主。

5. 濕痰阻竅型:症見頭重如裹,表情呆滯,喃喃自語,或終日無語,腹脹不食,口多痰濁,舌苔膩,脈沉滑。治療上以化濕降濁,益氣開竅為主。

 

除了依照辨症論治之外,也會加入專病專用藥,改善腦部的神經細胞,促進腦部的氣血循環,排除堆積的代謝廢物,可以改善臨床症狀,明顯提升病人的生活品質。經過了幾個月的調理,女子帶父親回診時表示,最近父親的自理、記憶能力有所改善,認知狀況也有提升,使家人也感到非常高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