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我這幾天都睡不好,我怕一睡就再也醒不來....」
「醫師啊!我還有希望嗎?」
這幾天,不斷聽到診所的病患這麼問我。自從傳出藝人鳳飛飛因為肺腺癌過世的消息後,許多肺病患者都變得惶惶不安;尤其腫瘤患者,或許因為處境太相似,深怕下一個就是自己,也因為如此,每位病患多多少少都出現焦慮的情形。
我知道肺癌之所以讓大家這麼害怕,是因為不容易在早期就被發現,很多患者發現的時候,已經病入膏肓。
在新聞報導鳳飛飛逝世的隔天,有位長期治療的患者來診所複診。多年前,他因為咳嗽不止,經過就醫看診和全方位檢查,證實罹患肺癌,經過手術、化療、中醫調理,追蹤了五年,直到目前沒有發現異常。
對於罹患肺癌,他沒有怨天尤人,反而滿懷感激的說:「幸好我是第二期就發現了,不是病重了才被檢查出,所以,目前恢復的很好!真的很感謝蔡醫師!」
我正想說,言過其實了,最大的功勞還是願意配合治療的患者;只聽到他嘆了一口氣,接著話鋒一轉:「但是,我覺得現在很多開發案,都沒有把人民的健康看在眼裡。」
這位患者是一位大學教授,因為學識豐富,經常應邀出席許多演講會議。不久前,他參加一場環評會議,主辦者是中部某火力發電廠,因為要新增機組以提供更多的電力,所以需要開一場環保評鑑。火力發電是台灣目前的主力發電廠,但造成的空氣污染量大,一直為社會大眾所詬病。說到這裡,這位罹患肺癌的教授簡直氣壞了,他憤慨的說:「醫師你知道嗎?這些電力不是給中部用的,是要送到科學園區給科技大廠,我們根本用不到,但是產生的空氣污染,卻要由中部民眾承擔!」
肺癌的可怕之處,在於它是沉默的癌症,除非運氣好,腫瘤正好壓迫到某些部位、而出現症狀,例如像上述那位患者:咳嗽、聲音嘶啞等,才有機會早期發現及時治療;否則,發現時幾乎都到了比較嚴重的肺癌後期甚至晚期,治療起來也變得十分棘手。
可能引發肺癌的原因有很多種,其中遺傳基因占了一部份;就個人因素而言,抽菸是最大的罪魁禍首,其它則是環境因素,像是空氣汙染、烹調時油煙汙染、長時間接觸致癌物(長期在含石棉、石油、瀝青、煤焦油、鉻、鎳、鈹、砷、氯乙稀、亞硝酸鹽、苯胺染料、放射線、鈾等高濃度致癌源的環境下工作)、或是長期接觸某些建材(部分花岡石會發出高於安全數值的氡氣,氡氣也是一種容易引發癌症的氣體),或攝取過多高脂肪食物等,都有可能引發肺癌。
讓我們來看一下空氣污染,為什麼會讓教授這麼生氣。根據美國哈佛公共衛生研究報告發現:就算一個人從來都不抽菸,但當他生活在空氣污染的地區,將比生活在空氣清淨地區的不菸者,增加10%死於肺癌的風險;此外,當空氣中的汙染懸浮粒子每增加10mcg/m3,就會增加15%到27%罹患肺癌的風險。看到這裡,我們會發現這是多麼驚人的數字!難怪教授要生氣了。
其實,有不少研究顯示:現代人知道吸菸容易罹患肺癌,所以癮君子人口下降不少,但是,肺癌比率還是沒有下降,許多專家認為,這跟日益惡化的空氣污染有關。趁著鳳飛飛逝世的新聞熱度尚未散去,希望大家為了將來的健康著想,多多重視自己的生活環境,與其事後後悔,不如共同努力建立遠離肺癌威脅的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