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2.04
︱點閱數:522
心絞痛防治,中醫調理減少復發

心絞痛防治,中醫調理減少復發

 【蔡易昌中西醫師 杏儒中醫診所院長】

『蔡醫師!我2年前才因為心臟冠狀動脈阻塞,做了心導管手術,放了3個支架。但是上星期又出現胸痛、喘不過氣、快要昏倒的感覺去急診,做了各種檢查卻都沒有問題?只說…可能是心絞痛!』

 

為什麼會發生心絞痛?
心絞痛,主要是因為供應心臟的冠狀動脈阻塞、痙攣,造成心肌缺血或是暫時供應不足,無法提供心肌足夠的營養及氧氣,就會出現症狀。

典型的心絞痛症狀,是胸骨後方或心前區有壓迫感、緊縮感,胸痛,疼痛延伸或放射到肩部、頸部、下巴、或後背。大部分疼痛症狀持續約2~5分鐘左右,最長不超過20分鐘,疼痛可在服用舌下含片硝化肝油或休息後得到緩解,其他可能會出現的症狀,像是呼吸困難、喘不過氣、心悸、冒冷汗、頭暈、噁心、上腹部不適。

 

治療上,比較輕微的心絞痛只要臥床休息,減輕心臟的負擔即可獲得緩解。其他方面,像是硝酸鹽藥物可以直接使血管平滑肌放鬆,使血管擴張,增加心肌的血液供應;β型阻斷劑可以減少交感神經對心肌之興奮,降低心臟的工作負荷,使心肌需氧量減少。如果較嚴重的就要透過心導管手術,利用氣球擴張或是置放支架的方式,來將血流不順的地方打通。
 


心肌缺血,中醫如何治療?
中醫方面,除了針對心肌缺血的情形來治療之外,也要依照個人體質及臨床症狀不同來加以不同調理!

 


下面是常見的臨床體質分類:
寒凝心脈型
■症狀:胸痛如絞,痛連胸背,怕冷、遇寒加重,面色蒼白,四肢厥冷,冷汗,短氣,心悸。
■治療:祛寒活血,宣痹通陽。

痰濁閉塞型
■症狀:胸悶窒痛,痛引肩背,氣短喘促,肢體沉重,形體肥胖,痰多,舌苔濁膩。
■治療:通陽泄濁,豁痰開結。

氣陰兩虛型
■症狀:胸悶胸痛,時作時止,心悸氣短,倦怠懶言,面色無華,頭暈目眩,勞累加重。
■治療:益氣養陰,活血通絡。

心血瘀阻型
■症狀:心胸痛劇,如刺如絞,痛有定處,入夜加重,日久不癒,心悸不寧,舌紫暗瘀斑。
■治療:活血化瘀,通脈止痛。

陽氣虛衰型
■症狀:胸悶氣短,心痛時作,心悸,大汗出,畏寒肢冷,乏力,面色蒼白,神色欲絕。
■治療:溫陽益氣,活血通絡。

 

中醫治療不僅可以緩解急性期症狀,也可以降低後續的再發率。臨床上許多做過氣球擴張術、支架置放術的患者,一段時間之後通常都會有再度狹窄的情形發生,所以,不管之前做過甚麼治療,加上中醫調理後可以減少心肌缺血的復發、以及血管再狹窄的發生喔!

如果您有相關問題,建議您要尋求專業醫師治療!

杏儒中醫關心您!